鐵路,只有不忘“人民鐵路為人民”的初心,一往無前,才能不負民眾期待,不負國家所望。
留住綠水青山,讓鐵路在環保中發展。自中國修建高鐵以來,其設計修建一直將“環保”二字放在首位,讓高鐵的修建除了給當代老百姓帶來便利,還要不影響子孫后代的生活環境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。綠色發展已成為世界性的發展方向和要求。高鐵的修建必須緊扣環保二字,減少高鐵對環境的傷害。這一點,高鐵在修建的每個環節上都非常重視。即將建成開通的西成高鐵,引起民眾的廣泛關注就是環保建設。西成高鐵建設與綠色環保相遇時,高鐵建設者就采取綠色環保措施,保障當地綠水青山原貌不變,留住大自然的美。針對鐵路線穿越自然保護區的區域,西成高鐵在設計選線過程中,用增加隧道和橋梁的方式減少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,最大程度地減少對保護區的擾動,實現了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。
高鐵建設實現城市規劃和鐵路建設的統一布局。我們都清楚,建設任何一項工業項目,或多或少都會對整個城市的布局帶來影響,做些改變,甚至拆遷原有建筑。我們居住的城市,包括人煙稀少的郊區,都是由一張交通網絡密密覆蓋,這樣才能實現整個區域的人文、經濟和企業的正常運作。而高鐵的修建,一定要在適應整個地區建設的要求來布局和調整。筆者認為,高鐵在很多區段的修建都是架橋而成,在減少占地面積的同時,盡量不妨礙城市的原有規劃。
高鐵扶貧,帶動當地發展,成為當下地區經濟、文化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徑。高鐵開通,它用速度直接縮短兩地之間的距離,形成2小時、4小時、8小時經濟圈。兩地之間的商品、農副產品等就可以高速流通,減少時間成本,保證產品的時效期和新鮮度,兩地之間的人才也可以相互流動,完全不必將幾百甚至數千公里的空間距離當成障礙。高鐵的發展就這樣大大加強了這些地區的經濟、文化往來,特別是對于貧困山區,就乘著高鐵走向發家致富的道路。
新時代的號角已經吹響,鐵路建設正在迎頭追趕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,是全民更是鐵路首當其沖的任務,為了讓國家日漸強大,為了中國夢更好的實現。鐵路建設刻不容緩!